羅繼祖現在是南山裏的里正,因此手頭倒也有些職務之便,他任命了老爹為村正。然後又給羅家六兄弟在南山村每人分了二畝宅園地,這倒也不算是什麼違規之事,畢竟如今羅成他們兄弟都分籍立戶了,每人也可按規定領取一塊宅基地。
只不過規定是規定,實情是實情,好比規定男子成丁授田百畝,中男授一半的均田令,可實際南山村根本沒這麼多地可授。
但既然有職務便利,肯定這方面就要簡單些了。
兄弟六人的宅園地都在一起,一字排開,一人二畝地,這樣前面宅子後面還能帶個園子,一畝屋院一畝菜園剛好。
把宅園地分好後,大哥二哥都迫不急待的開始規劃,準備年後就開始挖牆腳、請人燒瓦伐樹了。
羅家的老宅子是夯土牆、樹皮茅草頂,每年都得翻修一下,但這樣的房屋雨天總是會漏水。
所以新房子大家準備直接蓋瓦,雖然蓋瓦的成本要高的多,但現在羅家好歹也是官宦人家,地主豪強了,這點錢倒也願意出。
羅成對於蓋新房不是很熱衷,他反正現在也不急着成婚,所以宅園地劃下來後也就懶得管,他倒是跟兄弟幾個商議了下明年把老宅子也翻新一下,主要是把屋頂的茅草樹皮換成瓦頂。
夯土牆再弄點黃泥重新糊一遍,再在院裏挖口井。
不止羅家計劃着蓋新房,他的幾個姐夫家也都在計劃蓋新房,大姐夫周德威、二姐夫王子明、三姐夫趙貴、四妹夫周新,如今都在衙門做事,全都有了官階和吏職,手裏也有不少賞錢,都比較寬裕,便想着先起個新宅子。
他們之前還都買了些田地,加之現在有了散官後,鄉里特意給他們破例均了些地,如今每人也都是有百多畝地的人。
蓋宅子買田地,買馬買騾買牛,大家花起賞錢來很痛快,按他們說的,有錢了不就得這樣嗎?
繼祖當里長之後乾的第二件事情,便是再次借職務之便,給羅家把田分滿了。原本羅家只六十畝地,後來羅成擒藍面鬼又分了二十畝,再之後羅成得賞買了不少地。
但官府分給羅家的,總共就八十畝。
可羅家有五丁二中,若按每丁百畝,每中男五十畝的均田令,羅家可分六百畝。於是乎,羅繼祖這次便充分的落實了這條政策,給羅家又分下來五百二十畝地。
反正羅家雖然還有千多畝地,可大家有官階有吏職,已經不在這百畝限額之內了。
這種事情,其實就是有點以權謀私了,但是吧,又不算很過分。畢竟南山里去年抄掉了王家這個最大的地主後,官上多了不少地,分下去也說的過去。
只是羅繼祖先給羅家分了五百二十畝,然後又給羅三叔等在羅成郡兵營里的同村每家分了二十畝,這樣一來,倒也不是顯得特別突出。
羅成覺得這樣做有點太那啥了,結果大哥說以前他們也是這樣做的啊。
一句話把羅成堵住了,覺得這倒也是這個理。當官不為自己謀半點方便,那誰還那麼熱心的當官做吏呢,畢竟這裏長又沒俸祿,全靠衙門裏的公廨錢拔給些福利。
大哥之前分戶,老爹給了他一百畝地,現在他馬上通過手裏的權力,給自己又弄來八十畝。
老爹乾脆又給了他二十畝,於是乎他現在便有了二百畝地。
雖然新宅子還剛在計劃之中,可那二百畝地老爹已經分好了,繼祖和承宗兄弟倆,便天天要往地里轉幾圈,雖然現在還是大冬天,地里一片荒蕪,可兄弟倆看着這地,卻總能笑的合不攏嘴。
羅家現在除了羅成,每人名下二百畝地,唯獨羅成,名下總共八百畝永業田,還有二百畝職分田,算是坐實了南山里第一大地主的身份。
本來他說家裏的地大家平分,但老爹說家裏大部份的錢地都是羅成賺來的,便給他多留了些。
羅成的一千畝地,基本上都是原來王伯當家的地,這些田地都比較肥沃,如今卻全都便宜了羅成了。
他在田邊修了幾間房子,便算是他的田莊莊園,隸屬在他名下的二十五個奴隸都安置在那裏。
羅成對于田地倒沒有那麼大的喜愛,不像父兄他們那般對田地熱愛。
一千畝或一百畝,他還真沒覺得有多大區別,反正他自己也並不會去種地。不過稍了解了些隋朝的稅賦制度之後,羅成還是有很大感慨的。
因為有個官身,他便是不課戶,不管他是有一百畝地還是一千畝地,居然一點租調都不用交,普通百姓人家,按丁納租調,一丁一年田租就得兩石,可羅成有一千畝地,居然一石租都不用交。
他要交的只有義倉糧,這個不管是不是官都得交,每畝二升,一千畝地他得交二十石,另外做為上上戶,他還得再交五石。
二十五石義倉糧,這就是他所需要交的所有了。
不得不說,還真是特權階層啊。
太不公平了,但做為享受其中利益即得的那部份人,羅成又覺得這種感覺其實挺不錯的。
一千畝地,其中八百畝是他自己的永業田,二百畝是職分田。永業田全都由自己的奴隸耕種,畝收一石,他一年就能收最少八百石,職分田是收租,畝收六升,二百畝能收二十四石。
算下來,他擁有這些田地,一年能收最少八百石的糧食,數量不少。但若是折算成錢,其實這上千畝的土地收成,又不值幾個錢了。
現如今,一石糧食也不過百來錢,八百石糧食,也不過能賣上百來貫錢而已。
當然,田地年年有產出,就算旱澇也一樣能多少有些收成,這個卻是極穩定的。
關鍵還是這個時代的糧食產量太低了些。
畝產居然一石多點,這都還算比較好的,如果能產兩石,那基本上是種植的小麥或水稻。但種小麥和水稻,卻又對水需要比較大。
有空的話,或許可以好好研究一下,改進一下耕種水平,這年頭土地還停留在輪耕休耕以恢復地力,一人耕種幾十畝地的粗耕階段。要知道,到了明清時代,當時的百姓已經懂得精耕細作,一畝水田能產好三四石糧了。
就算一畝三石,也是比現在翻兩三倍啊。
隨便翻一倍,家裏田地產出收入就能增加一百多貫,這個可就非常可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