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個11月,博米都在忙着買服務器鋪站點,為以後的網絡遊戲鋪開做準備。
網絡遊戲,如果想避免外掛的產生,很多數據都得放在服務端運行和存儲。
用戶規模一大,每次信息的交互都是海量級別的,相應的需要服務器的數量就非常的多。
而且博米得在全國各地都增設服務器,這樣才能緩解服務器的傳輸壓力。
光傳輸雖然很快,可也並非不需要時間。
打個比方,假設博米只有帝都才有服務器的話,從貴州的三線城市往帝都發包,就需要跑接近2000公里的距離。
一個來回4000多公里,光的傳播速度約為每秒鐘300000公里,還不計算解析和運算以及發包的過程,造成的延遲就會高達0.013秒。
1秒等於1000毫秒。
也就是說會產生13毫秒的延遲。
加上解包,運算和發送……
大概延遲會到0.5到1秒左右。
超過100毫秒的延遲,人就會感到非常明顯的卡頓了。
在人的認知範圍內,很難接受這麼長時間的延遲。
而且這個東西是會隨着遊戲時長而逐漸增加的。
舉個很簡單的例子,你一直比別人慢13ms,那麼當你這13ms的包傳到的時候,別人已經行動了一段時間了,下一次你又慢13ms,服務器如果沒有辦法做同步和差值計算的話,你就會發現自己突然開始丟幀,就跟閃現一樣,突然從這個位置挪到了另外一個位置。
越到後面,因為前期的差異累積越大,就越難計算,導致延遲和丟包卡幀的情況就越嚴重。
更何況在2000年的時候,服務器技術遠遠沒有21年的那麼強大,當時互聯網企業採用的方式無外乎就兩種:
一是服務器戰術,增加服務器的數量。
二是分服技術,將玩家們打散,變成n多個小的群體,比如電信1區、電信2區、華東1區、華北1區……
一台服務器大概維持1000人左右的在線數據。
然後為了讓數據效率更高,通過在不同的地點分設機房來解決:
比如華北地區,總機房可能在帝都,需要100到500台服務器。
然後這批服務器就只為華北地區的人服務,這樣就可以避免遠距離傳輸加護導致的延遲。
因為棋牌大廳上線之後,就有可能要面臨非常可怕的服務器壓力。
……
2000年的時候,全世界最好的服務器是ibm生產的。
服務器說白了就是計算機,只不過需要買最好的計算機才能承擔服務器的作用。
存儲量是一方面,重要的是運算速度要足夠快,否則光是每秒鐘幾百萬的包量,就足夠死機的了。
國內能生產出高端計算機的公司不算多,當時聯想公司算國內最大的電腦生產商,可還是要差國外的一截,雖然佔據了國內1/3的市場份額,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聯想的性價比更高,而且有國家扶持。
雖然操陽也很想為祖國事業做貢獻,不過權衡再三,他還是放棄了買聯想的服務器,而是決定買ibm的。
這個年代,不論是cpu、主板、顯卡、閃存、還是硬盤,基本上國內都是代工,技術差不多都在國外。
要怪就只能怪特麼的聯想。
明明背靠國家科學院,有大批的人才儲備,可是卻放棄了走自研的道路,不然的話也不至於未來讓別人卡脖子。
不過操陽當老闆以後也很能明白柳川的想法,商人嘛,賺錢是第一位的,搞技術,特別是計算機硬件技術,投入的成本非常高,而在短期內帶來的效益可以說是微乎其微。
有可能你每年100個億下去,一直砸20年,才能出個華為的5g。
所以當時很盛行的理念是造不如買,先富起來,通過經濟優勢再回頭造車。
其實也沒太大的錯誤。
誰能說得清到底是先造的成本小,還是後造的代價高?
可是,你不砸,就註定一輩子被人卡住喉嚨。
……
在ibm沒有被聯想收購以前,2000年的時候,它的服務器生產質量絕對是最好的之一,後來的戴爾、惠普、華為、阿里雲才逐漸趕了上來。
最重要的是ibm是米國最早的計算機生產商,同時也是最開始跟中國開展合作的計算機巨頭。
當時在中國,能選擇的範圍其實不算多。
博米在服務器費用大概花了1000萬的樣子。
操陽的心在流血。
博米的儲備金已經不多了,根據財務經理的計算,大概還剩下2000來萬。
因為當年的網絡遊戲還沒冒頭,大家也不知道這東西有多麼的賺錢,所以下行的供應鏈就不夠完善,還沒有形成後來的服務器供應商租賃產業。
不然操陽完全可以靠租服務器來解決問題。
但是這還只是小頭。
未來的帶寬費用才是最可怕的,如果想要維護100萬人的在線,光是每個月的帶寬,估計就是千萬級別的。
現在操陽只是按照50萬人最高在線來購買。
對此劉光然其實不是很理解:「老闆,我們一開始預設這麼多人是不是有點想多了啊?」
畢竟當時棋牌遊戲大廳,人數最多的聯眾也就10萬人在線撐死。
現在操陽居然要一口氣估50萬人出來,總有一種瘋了的嫌疑。
不過自從操陽接手博米之後,做出來的事情沒有一件不讓人不覺得這特麼就是個瘋子。
現在劉光然都有點習慣了。
有些人吹牛批,如果沒有實現那就是吹牛批。
如果實現了,那叫大預言家。
操陽雖然被劉光然像看傻逼一樣看着,不過他也像看傻逼一樣看着劉光然。
「你是不知道qq的推送能力。等過幾個月你就明白了。」
……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推薦朋友的一本書:
《我的重返2008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