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國的一個滿編軍團,不算各種用途的輔兵,為五百乘戰車以及三萬七千五百名士兵。
各個諸侯國,一個滿編軍團為五百乘戰車和一萬兩千五百名士兵。
等於說,晉國的一個滿編「軍」,不將戰車計算進去,兵力其實就是其餘諸侯國三個滿編「軍」的規模。
站在戰車之上的呂武觀看行軍狀態的己方部隊,內心裏多少升起了意氣風發之感。
人生在世更為男子,誰沒有一個將軍夢?
身處大軍環繞之中,又能夠統帥軍隊進行征戰,任誰都會泛起雄心壯志。
他們這一次進軍,陰氏的一個滿編軍團和八千左右的騎兵作為「前勁」,包含數量為兩萬的輔兵,由呂武親自進行統領;魏絳率領魏氏的三個「師」又兩個「旅」為「中勁」,落在「前勁」後方約十五里外。
常態會有的「後勁」哪去了?呂武只是將大軍分成兩個進軍梯隊,糧秣和各種輜重由各自隨軍攜帶,不存在什麼「後勁」部隊。
出「櫟陽」再往西大體上是一種平坦的地形,有山也不連成一片,有水的河面並不太寬。
因為地形寬闊的關係,陰氏大軍又分成了三個部分,分為左、中、右並行推進。而兩翼當然是騎兵部隊,中間則是傳統部隊和輜重隊。
同時,位處核心的陰氏部隊並不是胡亂擠在一起,由「旅」為單位成為一個獨立隊形,再由五個「旅」聯合成為一個更大的方陣,每一個「師」保持一定的間隔。
有道是,人一滿萬,漫山遍野。
從高空往下俯視,能看到的是大地之上有七個「黑斑」的玩意,傳統部隊就是五個看上去黑壓壓的方陣分在前、後、左、右、中,中間看上則是顯得更「厚」一些;外圍的左右兩翼,也就是陰氏騎兵部隊,他們幾乎很難形成什麼固定隊形,有時候甚至會拉成一條直線。
中間的軍隊太「厚」沒其它原因,純粹是呂武將輜重隊伍安排在陣中。
他會這麼安排的理由是接到斥候探報,得知秦軍有一萬左右的騎兵脫離主力,朝着己方過來。
根據情報,秦軍主力沒有待在原地不動,他們仍然在向「雍」進行退卻。
不過,秦軍的行軍速度被刻意放慢,一天下來走的路程不超過二十里。
「報!!!」
有探馬過來,匯報七里之外發現秦軍騎兵蹤影。
因為情況不明,呂武隨即命令全軍停止前進,騎兵部隊進行集結的同時,輔兵前往附近的樹林伐木。
「主,伐木所部乃是誘餌?」葛存得知前往做業的輔兵沒部隊在旁邊保護,才有這麼一個問題。
呂武說道:「如秦軍輕騎往而擊之,秦國領兵之人不為戰將。」
神經病啊,這是。
秦國就算再怎麼無視禮儀規則,腦子有病才會讓騎兵去樹林的環境作戰。
當然,呂武的確是有心試一試,說不定領兵的秦國貴族腦子真壞了呢?
排除掉道德和感情因素,單純以軍事換算比,拿民伕去換敵軍遭遇損失,哪怕是己方損失五個民伕才幹掉敵方一名士兵,作為將軍依然會覺得划算。
作為炮灰的民伕,他們不會願意就是了。
秦軍騎兵來是來了。
然而,他們只是在外圍進行小心翼翼地游弋,絲毫不敢靠近陰氏大軍五里之內。
呂武看懂了秦軍騎兵想幹什麼,抽出五千陰氏騎兵逼近秦軍騎兵,得到的結果是秦軍騎兵來了個掉頭就跑。
他暗罵道:「這特麼沒給『專利費』啊!」
以往,陰氏騎兵就是這麼逗着秦軍,使秦軍知道周邊有陰氏騎兵在游弋,絲毫不敢有任何的放鬆。
一開始秦軍的應對比較笨拙,每每會抽調傳統部隊追擊陰氏騎兵,很多時候只是浪費時間的白白追逐,一旦給陰氏騎兵逮住機會甚至要被反咬一口。
後來,秦軍開始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,他們發現周邊有陰氏騎兵,會交給己方騎兵去應付。
到這種階段,雙方的傳統部隊成了看客,較量只存在於兩軍的騎兵之間。
到來的秦軍騎兵只是游而不擊,多少讓呂武體會到了秦軍曾經的感受。
大軍當然不能隨意停駐。
事實上,除非完全不具備軍事素養,要不哪個將軍敢不看實際環境,隨意選擇地方進行駐紮?
暫時停下的陰氏大軍很快重新開拔。
因為外圍有秦軍騎兵在游弋的關係,呂武
再一次調整了行軍的隊形,不是將所有部隊湊得擠成一堆,相反是以一「師」為單位,互相之間的間隔放大了更多。
這樣做很有道理,能夠保證各個獨立部隊的嚴整,發生變化不至於蔓延到全軍,一個「師」遭到攻擊,周邊各「師」能用弓弩支援,甚至合閉之前刻意讓出的「空隙」進行合圍。
一路游弋在陰氏大軍外五里左右的秦軍騎兵太謹慎了。
無地有看到敵軍各「師」之間拉開距離產生的戰機,更多是察覺到了危險。
他們跟隨得並不是那麼舒心,損失方面也遠比預料要大。
「陰氏單騎走馬戰力勝於我,與之相拼,殺敵一人,我損三人!」無地跟陰氏騎兵打了幾次,前前後後戰損進去一千兩百多人。
他們其實是想用學自呂武的戰法,找機會給陰氏的傳統部隊來一下,好幾次看似機會不錯,每一次都是無地選擇了退縮。
無地的謹慎並沒有招惹其餘秦國貴族非議。
這是建立在幾次跟陰氏騎兵較量下來的雙方戰損對比,以及有小股己方騎兵被咬住導致一個都沒跑掉,用來證明秦國騎兵還不成熟的殘酷事實。
嬴武說道:「敵軍向前便為好事。如能往『雍』而去,你我皆有大功。」
他們已經跟在陰氏大軍周邊六天。
越是後面,他們越不敢與陰氏騎兵再糾纏,結果是雙方的距離拉遠到七八里,一度甚至拉到十五里遠。
秦軍騎兵發現陰氏騎兵再次上來,每一次都是趕緊跑,導致他們對陰氏傳統部隊的威脅已經消失,變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尾隨窺窺視。
如果用呂武的話來說,數量變成八千左右的秦軍騎兵,詭異地變成了一支規模超大的斥候部隊。
距離拉開之後,呂武多次設下陷阱想要誘使那支秦軍騎兵再來,一次次都是落了空。
比較詭異的是,秦軍騎兵明知道後面落着魏氏的軍隊,他們卻好像視而不見。
這裏面有因為魏絳小心謹慎的關係,再來是陰氏騎兵一直在盯着。
說白了,秦軍騎兵怕的是被陰氏或魏氏傳統部隊糾纏住,再被陰氏騎兵圍攏上來。
到這一個階段,過來的那支秦軍騎兵已經從實際上變成一支「存在部隊」的角色。
也就是明明有那麼一支軍隊,可以作為一種威懾力量,真拿出來卻沒辦成什麼事。
要是秦軍騎兵能解決掉陰氏騎兵,事情的發展會變得不一樣。
然而,秦軍騎兵打不過陰氏騎兵,發現這一點的無地等秦國貴族,他們只能接受這樣尷尬的一個現實。
他們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穫,更加堅定要訓練一支有戰鬥力的騎兵部隊,認為騎兵的出現將會改變舊有的戰爭格局。
僅是在這一點認知上面,秦國在呂武身上的虧就沒白吃!
呂武率領大軍抵達預定地點,等待魏絳將部隊帶過來,外圍的營寨設施立起來,築造永固款式的相關工程作業開始進行。
這裏是後世「咸陽」附近,目前並不存在任何的人類定居點。
現在的環境註定沒人定居和開墾,走到哪都是各種各樣的植物,樹林的密度大到驚人。
「陰武為何再次駐足不前?」無地看着前方渭水之邊,一座看上去非常大的營盤已經漸漸有了輪廓。
嬴武則是說道:「陰武耗我糧草,魏氏為何無異議?」
秦國兩次刺殺呂武,仇恨完全解不開。
魏氏跟秦國沒有私下的矛盾,產生較量也只是為了生存空間的爭奪,再來就是屬於晉國和秦國在國家層次的相爭了。
所以,秦國君臣是真的搞不懂魏氏怎麼會那麼軟,一副陰氏想怎麼樣都附翼的態度,並且是真的在不及損失相助陰氏。
無地只在乎自己的任務,沒多餘的心思去管晉國陰氏和魏氏什麼關係,說道:「敵軍駐營。營盤之大有異,君上若率軍前來,陰氏可願啟戰?」
建造營寨?
哪怕沒學過兵法,還不知道這種狀態下的敵軍好欺負嗎???
他們其實想抽冷子去給陰氏的軍民來一下。剛重新聚集完畢,組團出現的不一會,陰氏騎兵再一次來熱情款待,以至於事情沒幹成,還白給了數百人。
這只是再一次證明一點,想干成什麼事都要有相應的實力基礎,要不機會再難得也與自己無關。
營地之內,呂武只將魏絳叫過來,說道:「中軍佐、下軍佐南下侵『伊洛』,『前勁』敗於洛水之旁
,兩『旅』僅以彘裘孤身而還。」
魏絳好像是沒有反應過來,光是瞪大眼睛了。
呂武補了一句,道:「伊洛之戎擊彘裘於半渡。」
魏絳還是不明白,問道:「與我西征何干?」
范氏和趙氏去入侵伊洛之戎,兩地相隔數百里,伊洛之戎跟秦國也不是盟友。
然而,他們都是晉國家族,哪能是完全沒關係呢。
後面會起到相關效應的。
呂武乾脆不說話了。
他只是在提醒魏絳,他們跟秦國的戰爭,范氏、趙氏跟伊洛之戎的戰爭,越來越有點無所不用其極的樣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