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從島。墨子閣 www.mozige.com
毛文龍剛剛要發出向明廷再次乞求糧餉的奏疏,陳繼盛的捷報便由快船送了過來。
「襲取龍川,攻克義州,共斬首夷級一千兩百六十三顆,繳獲韃帽」
本來是隨意地看着捷報,可突然間毛文龍的眼睛瞪得溜圓,手一抖,竟把鬍子揪掉了兩根。
這怎麼可能?
加上諸島的援兵,陳繼盛手下也不過有五六千人,竟能攻城拔寨,還斬首一千兩百多顆?
毛文龍抬起頭,眼神變得犀利,審視着信使,沉聲道:「此捷報可確實?」
信使躬身道:「回大帥,陳副帥是於義州城內所寫捷報,命小的們急速報送。唯恐大帥生疑,特命小的詳述戰事經過。」
「嗯,你細細說來。」毛文龍坐正了身子,目光炯炯,盯着信使。
捷報上有陳繼盛的印信,毛文龍也認識陳繼盛的筆跡,對此倒沒有懷疑。可對戰績卻不敢相信,唯恐是虛報。
要知道,虛報戰果在當時並不鮮見,說是潛規則也不為過。但虛報過頭,或是說得過於詳細,就是搬石頭砸自己腳了。
比如你可以說某次作戰敵人傷亡多少,反正也不會有人去敵人那邊查察,死多少傷多少,沒法確定。
可把斬首數說得這般具體準確,就沒法糊弄了。這些人頭可是要送到登萊,由登萊巡撫來查驗確定的。
信使口才極好,對幾次戰鬥也知道得清楚。否則,也不會派他來稟報。
從張攀所部襲攻龍川,撤退時又遭建虜追擊,陳繼盛得到援兵的情報後毅然出動,在義州城下炸城突破,一舉全殲守敵
雖然與說書人相差甚遠,但隨着信使的講述,一幕幕戰鬥的畫面出現在毛文龍的腦海中。
如果是野戰,毛文龍是打死也不會相信這樣的戰果。可夜半偷襲、倚險阻擊、城中混戰,建虜的優勢難以發揮,取得這樣的戰績,倒是可信。
「所獲首級乃陳副帥親自核驗,歷歷皆真。」信使講着講着,也興奮起來,朗聲道:「若毛帥存疑,陳副帥可解送至雲從由毛帥檢驗。」
毛文龍的臉色已經緩和下來,他會算命,也會察顏觀色,更聽到解送雲從島由他親自檢驗,心中疑慮一掃而空。
用力擺了擺手,毛文龍站起身,在室內來回踱步,臉上神情變幻,最終竟哈哈大笑起來。
「好,太好了。」毛文龍手裏還捏着捷報,手在空中舞動,紙張發出嘩嘩的響聲。
毛文龍目光咄咄地看着信使,興奮激動之色溢於言表,開口問道:「張攀襲取龍川,郭大靖是先登首功陳副帥攻克義州,也是郭大靖炸開城牆,再立首功?」
「是。」信使篤定地答道:「這是陳副帥和張將軍親口所說,並請毛帥擢升其為試百戶,以酬其功。」
毛文龍微微一笑,說道:「兩次首功,連破兩城,不亞於斬首百級再有之前刺探情報之功,本帥便升他為百戶,亦不為過。」
信使把話帶到,如何決定,便不是他的職責,躬身說道:「陳副帥請示毛帥,是否集兵於雲從,並派郭大靖前往偵察,以窺探宣川虛實。」
毛文龍明白陳繼盛的意思,如果宣川城防有漏洞,郭大靖認為可以炸城的話,便大軍出動,進攻宣川。
宣川在鐵山和雲從島的東面,據東江軍哨探的偵察,有一千建虜、兩千剃頭人守衛。
從駐守兵力上看,建虜不僅是要駐守,還有監視鐵山和雲從島的任務。
按照正常的情況,東江軍不具備攻打宣川的能力,建虜留三千人馬足以守住城池。
確實,如果不是寄希望於郭大靖的炸城之術,陳繼盛也根本不敢去想強攻城池的可能。
但毛文龍卻在大喜之後又陷入了沉思,集兵從雲從島蹈冰上岸,攻打宣川的話,確實很快,也很方便。
可毛文龍覺得似乎還有更好的襲擾建虜的打法,未必非要寄希望於炸城之術,去攻打城池。畢竟,這也不是東江軍所擅長的。
「你先下去休息,本帥要斟酌思考,稍後再作決定。」毛文龍一時難以決斷,便和言對信使吩咐道:「至於陳副帥要給鄭鳳壽銀牌,並授都司之職,此乃小事,他可便宜行事。本帥也會馬上補發令牌,不會讓他難做。」
「是!」信使躬身施禮,退了出去。
信使一走,毛文龍的臉上立刻露出暢快的笑容,坐在椅中,捋着鬍鬚輕拍捷報,心中振奮已極。
儘管東江軍之前的戰報有不少超過此次的大捷,可都有些虛,動不動就殺傷敵人數千,登萊巡撫和朝廷估計也心知肚明。
可這次卻是實打實的戰果,一千多夷級送上去,別說是東江軍,恐怕與建虜開戰以來的所有明軍,也沒有這樣的戰績。
「召集眾將,立刻趕來軍議。」毛文龍沉思良久,大聲吩咐外面的親兵。
隨後,他拿出寫好的奏疏,鋪紙提筆,刷刷點點又重寫了一份。
有這份炫目的戰果在手,朝廷肯定又要東江軍全力援朝,把欠的糧餉先補上,再趁機多要些,估計朝廷也能答應。
給朝廷的奏疏寫完,毛文龍略一沉吟,又給巡撫登萊右僉都御使李嵩寫書信報捷。
當時的東江鎮歸登萊巡撫節制,首級要先送至登萊核驗,上報朝廷,再拔付賞銀。
只不過,自袁可立去職後,接任的登萊巡撫和山東文官集團對毛文龍印象不好,東江軍的日子也不好過,這恐怕是毛文龍所始料未及的。
要知道,登萊巡撫對於東江鎮的約束力雖然不大,但卻行使着核實軍餉、轉運物資的職能。
找個理由,拖延發放,或是剋扣少發,東江鎮的軍民便要忍飢挨餓。
所以,毛文龍把捷報發給李嵩,和首級一併押送到登萊,用事實說話,索要欠下的三十船軍糧。
東江鎮大捷,山東文官也能沾點光,李嵩也能得個運籌得當的功勞。再加上朝廷的督促,毛文龍相信,三十船軍糧指日可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