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個步兵小戰陣幾乎平鋪開來,以類似於線列戰術的火槍打法,在一個寬大的正面,斜向着建虜衝擊,噴射出密集的鉛彈。
三排火槍兵前進、射擊、裝填、換位,持續不斷地射擊,槍聲如爆豆一般,仿佛沒有停歇。
這是決定性的一擊,兵力佔壓倒性的優勢,火力也是如此。
建虜騎兵本已發揮不出速度和衝擊的優勢,在兩面夾擊下,立時被淹沒在爆炸的硝煙和鉛彈的攢射中。
毛承祿也立刻投入了一營的生力軍,蓄勢已久的火槍兵衝殺而出,以持續不斷的射擊,徹底遏制了建虜已經無力的進攻,並將建虜打得節節敗退。
求錘得錘,戰鬥終於變成了混戰,這本來是建虜所希望的。但結果卻完全不同,建虜不斷地敗退,到處都是槍聲,都是閃耀的亮光,升騰的白煙。
阿濟格沒有再派出援軍,而是下達了撤退的命令。在枕籍和混亂的戰場上,再出動騎兵,也難以發揮作用。
舍馬就步,與敵人繼續廝殺,如果是機動兵團的人馬全在,阿濟格倒是敢於一試。
可現在,以步兵作戰,敵人佔據着明顯的兵力和火力優勢。況且,這片戰場也已經被打爛了,對於騎兵有着太多的阻礙。
傷亡將近三千,阿濟格心痛得很,哪怕是一比一的傷亡比,或者一比二,也絕不是他能夠承受的代價。
本來計劃中是兩萬精騎打一萬登陸敵人,可現在卻變成了兩萬敵人圍毆一萬己軍。
阿濟格不肯付出太大的傷亡,還有另外一個原因,便是多爾袞的密囑。儘量保存機動兵團的實力,事不可為便退回沉陽。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。
說白了,阿濟格率領的機動兵團是要靈活行動的,和守遼陽城的豪格不是一樣的計劃,一樣的要求。
豪格能守則守,守不住便死,多爾袞可沒給他安排後路,也把守軍當成了搏勝負的籌碼。
後金形勢的惡劣,多爾袞是心知肚明的。既想着賭一把,又不能輸得精光。對於機動兵團的兩萬精騎,便是多爾袞所希望儘量能夠保全的。
阿濟格率部後退,拉開了與敵人的距離,實在是害怕了遠程炮火的轟擊,完全的被動挨打,令人鬱悶。
哨探再次送來了索博多所部的情報,與敵騎作戰數次,索博多所部落於下風,傷亡不小。
眼見着索博多率部增援是指望不上了,阿濟格既無奈,又悲哀。
當面敵人重新整頓後,又向前推進過來。是戰是退,讓阿濟格左右為難。
而留給他的時間也不多了,再有三四十里,敵人便能進抵浮橋,一頓炮轟之後,機動兵團也要被困在這遼陽地區。
有了私心雜念,阿濟格便不再把遼陽的友軍放在首位,而是想着如何能儘量保存機動兵團的實力。
如果把機動兵團帶進遼陽城,與城池共存亡,阿濟格沒有這個念頭。不管遼陽能不能守住,他覺得已經盡到了責任。
不是他棄友軍於不顧,而是敵人的實力太強大;也不是他不肯守遼陽,而是希望太渺茫。
「雅思哈,你率三千人馬前往浮橋附近,準備接應我軍過河。」阿濟格喚過親信將領,沉聲交代道。
「奴才明白。」雅思哈早就知道機動兵團的底線和任務,毫不猶豫地躬身領命,率三千騎兵馳奔而去。
「去通報索博多,讓他擺脫敵人,率部向浮橋靠攏。」阿濟格又喚來通訊兵,下達了命令。
擺脫敵人是好聽的,犧牲殿後的人馬或許才能夠全身而退。阿濟格這邊還要好點,面對的是步兵,能夠發揮騎兵的速度。
雅思哈率部離開後,阿濟格率領數千騎兵若即若離,監視着對手的行動。
既不讓敵人毫無顧忌地加速前進,又幻想着尋找對手的破綻,給予敵人以重創,來挽回些顏面。
「敵人戰陣厚重嚴謹,火炮布放迅速,難以突擊取勝。」阿濟格觀察良久,不得不發出感嘆,惋惜地說道:「若是兵力相當,還可一試。」
鄂勒布翻了下眼睛,有些不屑地說道:「就靠着遠程的火炮,根本談不上武勇戰技,全是懦夫。」
懦夫嘛?!阿濟格苦笑起來,被懦夫打敗的滋味真是痛苦。
可鄂勒布說得也是他想找的藉口,面對勐烈的炮火,看着身經百戰的勇士大量的死傷,那種無力感真的讓人既忿恨又絕望。
他們不知道「時代變了」這句話,只是認為東江軍只會用歪門斜道作戰,不敢堂堂正正地廝殺。
可笑之極,難道按照他們的作戰模式打仗,讓他們輸得心服口服,才是勝利?
郭大靖豈會那麼傻,他就是要讓建虜見識科技的力量。用己方長處痛擊敵方短板,永遠都是最有利的戰術,心情也會暢快。
東江軍的步兵還在不斷向前推進,迫擊炮和火箭就在步兵戰陣之後,只要建虜進入射程,便會進行轟擊,給建虜造成持續的壓力和威懾。
而輕型的佛朗機炮也有自己的炮車,在步兵戰陣前推行,隨時保持着能夠開火轟擊的狀態。
野戰炮並沒有配備給登陸部隊,就是考慮到他們很可能將會與建虜騎兵交鋒。佛朗機炮的射擊速度,以及霰…彈的面殺傷,對付騎兵相當地有效。
前協和右協所配備的火箭也佔多數,既容易攜帶,發射的速度又快,一架發射車就是十幾枝,比迫擊炮更加密集。
總之,武器裝備都是按照各部所執行的任務,採取了不同的側重。
遼陽城下的主力部隊,便主要裝備了野戰炮和迫擊炮,以及擊轟城牆所用的紅夷大炮。
「建虜已經無力再戰,我軍就這樣穩紮穩打,穩步推進即可。」毛承祿與李維鸞會面之後,進行了短暫的商議。
李維鸞對此表示贊同,說道:「這只是一半的建虜精騎,不排除另一萬人馬會趕來支援。雖然飛騎會予以牽制,但我們也不能想像得太過輕鬆。」
毛承祿連連點頭,說道:「只來了一半建虜,說明飛騎已經發揮了作用,建虜不敢全師而來。但我們還是要做萬全準備,以完成任務為要。」
「那我部這回先行,畢竟前協官兵經歷了激戰,損失比我部要大一些。」李維鸞主動提議,「毛將軍以為如何?」
「那就多謝李將軍了。」毛承祿並不爭搶,這是兩個協的作戰,誰先誰後並不重要。
右協加快推進速度,領先了前協將近一里的距離。前協則依舊貼着河岸前行,有水師和友軍衛護兩翼,安全性大為增加。
水師也沒閒着,不僅把傷員和遺體都運回船上,還向岸上部隊輸送了大量的彈藥物資。
儘管有岸上部隊的策應,水師的行船依然小心謹慎。主要是對於河道水情不熟悉,偵察根本沒有到達過這個深度。
前方的偵察船不斷測量着水深,探悉着水中的障礙物。建虜雖然沒有水師,但也有船隻,在河中也佈設了木樁,這都是需要掃清拔除的。
所以,水師雖然航行在河水中,速度卻不快,基本上與步兵是齊頭並進。
「完成橫斷太子河的任務後,便是沿渾河而上,直取沉陽了。」張燾坐在船上,望着前方,澹澹地說道:「不知道是哪支部隊會隨船行動,去佔領沉陽。」
郭大靖原來的親兵隊長楊名立,被他安插到水師,便一直在張燾身邊聽用,此時微笑着接話道:「不管是哪個協,咱們水師連建大功,卻是跑不了的。」
停頓了一下,他又補充道:「後勤保障,全要靠咱們水師,才能使各部收復全遼。只可惜,時間有點短,冬季便要退出內河。」
張燾點了點頭,說道: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。如果戰事進展順利,時間倒是也夠了。建虜失去遼沉,就已經是徹底失敗。某家覺得,倒是不必急於佔領太過偏遠的遼東之地。」
按照當時的遼東版圖,最北面是安樂州的清陽堡,也就是後世的昌圖地區。再向北幾十里,便是後世的四平,當時連個準確的地名都沒有。
張燾的意思是打下沉陽便暫停今年的軍事行動,一方面已經足以對外宣稱平定遼東,另一方面則是大軍駐紮的耗費很大。
東江鎮的糧草物資基地在遼南,如果冬季不能水運的情況下,全靠陸路運輸的話,壓力很大。
雖然可能會在建虜的佔領區獲得些糧草物資,但這是不能確定的數量。樂觀地估計,也不會太多。
等到明年春夏,河流解凍,水運恢復,不管是渾河水運到沉陽、撫順,還是太子河水運到遼陽、本溪,甚至能夠航行得更遠,後勤便有了足夠的保障。
按照張燾的想法,在沉陽放兩萬人馬,大敗北竄的建虜無論如何也不敢反攻回擊。
「郭帥的思慮周詳,應該會有佈置。」楊名立說道:「不管是攻克遼陽,還是光復沉陽,照我看,這功勞都足夠大,可以向朝廷交代了。」
張燾看了一眼楊名立,嘿然一笑,並沒有就此話題繼續深說。
郭大靖的作戰計劃是今年平定遼沉,當然這是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。最低的限度則是光復遼陽,消滅建虜的近半人馬。
這個最低限度其實很好達成,遼南的主力再增加前協和右協,再從遼東調飛飈團過來,一路平推過去,建虜也難守住。
但遼陽易得,不能殲滅建虜的有生力量,終歸不是一場完全的勝利。
所以,才有了多點發動,才有了合圍遼陽。看似兵力有些分散,但在各戰場也是以多打少,能夠最大程度地消滅建虜。
到目前為止,作戰計劃已經接近成功。就算張燾還不知道本溪和連山關已經被突破,可水師和兩協切斷遼陽向北的退路,應該是不成問題的。
如果遼陽建虜選擇向西經本溪逃回沉陽,是繞路而行,花費的時間要長。郭大靖便可以率主力跨過太子河,沿渾河水陸並進,直逼沉陽。
在張燾看來,這樣的結果並不會有太大的改變,只不過會在沉陽爆發另外一場決戰而已。
換源app】
如果建虜決心堅守沉陽,那可真是孤注一擲,把生死存亡都押上去了。
張燾認為建虜不會有這樣的絕決,多半是向北竄逃,或是象遼陽這樣,只留部分人馬堅守待變。
「沉陽決戰?」張燾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,不由得抿嘴而笑,「老奴的墳墓要被掘開,入土也難安啦!」
建虜之所以不把決戰地點放在沉陽,主要也是這個原因。
在古代,開墳啟棺可是了不得的大事。多爾袞暫時不敢這麼做,因為對自己的威望,還有民心士氣都是沉重的打擊。
所以,儘管在沉陽決戰,能把拉長東江軍的補給線,對建虜算是有利的一面。
當然,如果在沉陽決戰,建虜就要遷徙大量的民眾,多爾袞同樣沒有這個魄力,後金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。
只有遼陽失守,敗勢已定的情況下,多爾袞才有足夠的理由做出北竄的決定,並得到其他後金高層的認可和配合。
「可惜,在猶猶豫豫中,建虜已經喪失了唯一可能獲勝的機會。」張燾眯起了眼睛,望着波光閃動的河面,露出了冷笑。
其實,在這場東江軍發動的大戰中,建虜幾乎是沒有勝算的。只不過,他們還憑着那一絲僥倖的心理,在苦苦支撐。
就象被拉到屠宰場的豬,已經被綁得結實,就要一刀斃命時,還要徒勞地嘶叫幾聲。
阿濟格率領部隊向浮橋方向越退越近,而索博多率領的一萬精騎,卻正在陷入苦戰。
廣闊的原野上,一隊隊的騎兵在縱橫馳騁,掀起漫天的煙塵。喊殺聲震天,大地如同在敲鼓,不斷地戰慄震顫。
索博多率領一萬建虜在遼陽城外策應,卻沒有想到東江軍兩萬騎兵突然圍攻上來。更是在他接到阿濟格增援的命令後,敵人糾纏廝殺得更加勐烈。